海報制作:羅璐
本網訊 車出荊楚,西行南下,先坐20多個小時火車到昆明,再坐5個小時大巴,顛簸約260公里山路,看到蒼翠的山谷中插著一面鮮艷的國旗,就到了烏東德水電站。
彼時,這里高山陡峭、江面峽窄、水流湍急,兩崖險峻若壁立千仞,下視金沙江如深井止水;如今,深谷中一道大壩巍然矗立,壩上一灣清水,波平如鏡,壩下清流激湍,奔騰下瀉。
在這里,有一位年輕人以山為伍,以水為伴,馳騁江河踏浪逐潮,從溪洛渡到烏東德,他將技能錘煉于兩山一水間,把論文寫在高壩大庫上,讓青春融入金沙江水中……他就是基地發展公司烏東德分公司經理助理吳緒偉。
深鉆細研,在江河山谷間提升自己
搞水電苦,在一線搞水電更苦——周圍人煙稀少,而且幾乎與世隔絕,相比洪水來臨時的“險”,更加考驗人的是孤獨和寂寞。
2009年研究生畢業后,吳緒偉入職三峽集團,培訓一結束,他就進了山。自此,散落在山谷間的營地,便成了他的“家”。高山峽谷、偏僻清幽,與外界的聯系少了許多,他便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和鉆研上。
作為初來水電站的一名青年員工,吳緒偉從污水處理廠的一名值班員開始做起。他“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工余勤學苦練,遇到不懂的就請教,或者翻書查找資料,被大家稱為愛鉆研的“螺絲釘”。
2018年,公司將產業鏈向環保延伸,他主動投身于環保事業。新的項目,新的難題。在沒有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面對技術難題“硬骨頭”,他帶頭成立了青年先鋒工作團隊。白天與員工共同駐守現場觀察運行情況,晚上回到寢室繼續攻關污水處理難題,經常學習到凌晨,睡下后依然輾轉反側,滿腦子盤旋著各種各樣的實驗方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結合11座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經驗,經過攻關試驗10余次,他梳理出污水治理的關鍵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撰寫了《污水廠運行管理探討》《成本分析與控制》等多篇論文,先后發表在主流學術刊物上。一篇篇論文見證了他從一顆愛鉆研的“螺絲釘”逐步成長為技術創新的業務骨干。
戍守金沙,他是那個“始終都在的人”
吳緒偉至今記得,2020年1月28日,光是一個上午,他就接了數十個電話,有上級的任務指令,有和外省市的協調溝通,有不同部門之間的聯動安排,有一線員工的問題匯報……
疫情突如其來,準備時間有限。吳緒偉一邊帶領同事守牢防線,一邊還要為大家生活操心——一線值守崗位如何分派?聯動如何實現?防護怎樣確保?物資如何分發?這些問題讓他“做夢都在想”。
最讓他憂心的,還是值守員工的安全。剛開展防疫工作時,防護物資還十分緊缺。每次換崗時,他都不厭其煩“嘮叨”,提醒所有人員做好自我防護。
他執行嚴格的防疫保電管理,但工區防疫“硬核”管理并不意味著沒有“溫度”。面對工區員工的實際困難,他化身多面手,一會是排查病毒的“掃雷兵”,一會又化身為物資配送員……
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環節,他都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設備突然“罷工”,他及時發現消除隱患;氣溫驟降到零下,他送來物資分發……整整68天,他每天工作17個小時以上。值守崗位上的人不斷在交換,但他是那個“始終都在的人”。兩個多月的默默堅守,換來的是工區后勤保障安全無事故、無疫情。
言傳身教,甘做一顆閃亮的“鋪路石”
流水沒日沒夜,守護無止無休,從溪洛渡到烏東德,電站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為公司不斷注入年輕血液。
作為黨支部青年委員,他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感染青年員工,帶領他們快速成長。2019年8月7日,烏東德工區突下暴雨,五千方水廠取水中斷,他同青年員工一起堅守搶險現場,戰塌方,斗頑石,同吃同住。
烏東德水電站處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與大山相伴,大江相守,部分剛到水電站的青年員工由于環境陌生,缺乏歸屬感。
吳緒偉貼近員工,結合當年入職的經驗,跟他們分享十年前那顆愛鉆研的“螺絲釘”的故事,正確引導青年員工扎根水電。對于尚未進入職業狀態的員工,他會在工作中有意給他們壓擔子,直到他們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立足崗位,成長成才。
即便平時工作繁忙,對于新員工,他有時間也會手把手去教。對于團隊里的年輕人來說,吳緒偉猶如他們的“智囊袋”,在他們所需之時及時分享,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不斷成長。
歲月如斯,芳華幾許。超越海拔三千米,抵達天險屏障金沙江。堅守十一年,將水電初心鐫刻于深山峽谷中,他熱愛的木棉花,不屑于雕梁畫棟,只綻放在金沙江畔的高山礫石間。
發布日期:2020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