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內容選自《科學世界》雜志(2017年第5期)
- 為什么說中華鱘是“愛國魚”?
- 中華鱘是和恐龍同時代的物種, 據已經發現的化石標本考證, 它在地球上至少已經生活了1.4億年之久。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方面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詳細】
- 三峽升船機主體結構及功能
- 三峽升船機布置在樞紐工程的左岸,雙線五級船閘的右側。其核心建筑是上閘首、下閘首、承重塔柱。高達146米的 承重塔柱支撐著承船廂及平衡重共3.1萬噸的重量,支撐著承 船廂最高113米的垂直升降。【詳細】
- 三峽船閘貨運量超過10億
- 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區100多處主要險灘被淹沒,加之航道整治工程的實施,庫區通航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大部分單行控制河段被取消,絞灘站全部被撤銷。【詳細】
- 長江防洪千年變局
- 三峽處于長江上游來水進入中下游平原河道的“咽喉”,緊鄰長江防洪形勢最為嚴峻的荊江河段,地理位置優越,三峽工程對長江中下游洪水的控制作用是上游干支流水庫不能替代的。【詳細】
- 格物致知三峽工程
- 《科學世界》2011年第9期曾刊登 “聚焦三峽”專刊,科學、理性又淺顯易懂地系統介紹了長江三峽工程的歷史背景、論證過程、綜合效益、興利除害和生 態環境效應,加深了讀者和社會公眾對三峽工程的認識。時間又過去了5年多,三 峽工程已蓄水運行13年,實踐證明三峽工程已全面達到了論證和設計的預期目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