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梗梗衬辏S著三峽工程的開工建設,陸佑楣擔任中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在即將步入六十歲之際,投身于這一工程的建設。2003年,三峽工程成功實現水庫初期蓄水、首批機組發電和船閘通航,這位年近七旬的工程師功成身退。十年任期里,他是這個國家大型水利工程業主公司的負責人,一名水電建設管理體制轉型時期的企業家。在此之前,他大學畢業后的28年間參與和主持了黃河和漢江上五座大型水電工程建設。隨后的8年,他先后在國家水利電力部和能源部任職,參與了全國水電建設體制改革和三峽工程的論證工作。在此之后,他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著書立說,談能源發展,談工程哲學,是一名學者??稍谌缃癜耸龤q的他眼里,對于自己最準確的定位是一名工程師。
江流千古,關于長江的歷史,我們難以回想得完全,卻能清楚地知道,年年歲歲相似的江河因為一個巨型水利工程而生了變化。對于三峽工程,爭議質疑也好,成就啟示也好,各方都曾做出資料翔實的敘述。因此,這一次,我們不談海量的數據,不講空洞的道理,只是走近這一位在三峽工程建設的十一年間,工作、奮斗、奉獻于斯的工程師,去看看一個工程師眼中的雄偉工程和與這座工程相關的人事記憶。
■建與不建,怎么建,工程師提供的是科學依據
20世紀80年代,三峽工程進入科學論證的重要階段。
?。保梗福赌辏对拢保谷眨保踩私M成的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成立,以部長錢正英為組長,陸佑楣、潘家錚為副組長,很快召開了第一次會議,確定了論證工作的目標、要求、方法、主要內容、階段劃分和組織機構4等。對陸佑楣來說,兩年以前,當他從西部水電建設的一線來到北京,就知曉了自己作為一名專業的工程師即將承擔的關于三峽工程的職責和使命。
論證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論證工作,同時為了接受各方面的指導和監管,從國家綜合部門和有關方面聘請了21位特邀顧問。根據各方面對三峽工程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又成立了14個課題專家組(即地質地震、樞紐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運、電力系統、機電設備、移民、生態與環境、綜合規劃與水位、施工、投資估算、綜合經濟評價),共有四百余名資深專家,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設計、施工、制造、運行單位,以及各省市地方政府、機構而來,參與到歷時近三年的論證中。
在認識長江以及長江流域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專家組首先論證了為什么要建三峽工程、建與不建的利弊得失,也就是三峽工程建設的必要性。然后,專家組充分論證了三峽工程的可行性。他們從長江三峽的自然規律、水文、地質、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等方面綜合論證,對正常蓄水位150米、160米、170米、180米和200米等不同方案進行分析對比,來選擇最優方案。最終,專家組一致認定正常蓄水位175米國的方案可以滿足三峽工程的防洪、發電、通航等各項功能。在整個論證過程中,專家組反復研究各種不同方案和不同意見,充分發揮了集體智慧,最后得出了科學理性的結論。
在陸佑楣看來,這一過程也是專業的工程師們身負使命與職責,踐行理想與信念的過程。
如何才能被稱為一個專業的工程師?
1960年,西歐和北美的工程師聯合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對專業工程師的定義。一個合格的專業的工程師應該是這樣的人:他能憑借所接受三峽的教育和訓練,去應用科學的法則;也能具備遠見,去分析和解決工程工相關的問題。對于三峽工程涉及的每一科技領域,陸佑楣以及專家組所有的成員們正是秉持著這樣專業的工程師的態度和信念,去不斷深入研究,每一步都謹慎規劃,每一項都精細試驗,以工程之科學知識的應用與發展為己任,努力地工作著。
“三峽工程對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是必要的,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議早做決策”———這四十九字的總結是專家組們最終的論證結論。
?。保梗福鼓辏吃拢溉眨度嗣袢請蟆芬浴度龒{工程論證工作全部完成,兩種不同意見依然尖銳對立,工程是否上馬有待中央決策》為題,發表了關于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第十次(擴大)會議的報道,為三峽工程的重新論證畫上了句號。于陸佑楣而言,至此,關于三峽工程的論證,需要工程師們提供的理性思考已經完備。三峽工程該不該干,最終決策不是工程師的職責,工程師的責任在于如實反映客觀情況。決策之后,工程師所需要做的仍舊是在建設的全過程中秉持科學和理性的態度,不斷從自然規律和科學依據出發,去權衡利弊,選擇方案,指導實施,監督管理。
■成就追求卓越的三峽精神
199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進行了表決,超過三分之二的代表投出贊成票,建設三峽終于邁出了成為現實的實質性一步。在工程論證后,工程師們一直保持著待命狀態,隨著工程建設決議的通過,他們又將奔赴建設一線,繼續自己的使命和職責。
那時的中國正經歷著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這樣的社會經濟背景下,一個天然就背負著家國使命的大型工程必然也會順應改革時代的風格,有著新的建設管理體制。
陸佑楣是經歷與參與過不少計劃經濟時代水電工程修建的專家。他說,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當然也能建成大型工程。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的大型水電建設都是采取這樣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由政府直接管理或成立專門的工程指揮部,用行政的辦法組織工程建設。可是實事求是地說,這樣的建設管理方式,由于沒有明確的出資主體,沒有完善的全過程監督管理機制,重建設而輕管理的現象時有存在,是一種低效率的管理模式。隨著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三峽工程這樣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必須適應這一重大轉變。
于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重要決策。
三峽工程建設必須改革,成立一個自負盈虧的、既管建設又管生產的、權責利結合的經濟實體(中國三峽總公司),承擔工程建設的全部債權債務,這樣就拓寬了融資渠道。當工程建設期第一批機組開始發電,公司即可用發電收益作為工程建設和移民資金,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資金流,減少了國家的資金投入。
陸佑楣總結了三峽的建設管理模式,在他看來,成立三峽總公司這樣一個經濟實體,實行業主負責制,整個工程的開發建設成為一個靜態投資與動態管理相結合的過程。對建設資金的投入控制是根據1993年的物價指數,初步設計的靜態概算定為9009億元,再考慮17年長周期的施工過程中物價的上漲以及貸款利息等指數,估算的動態總投資需求為2039億元。三峽工程建設以動態投資為資金管理的目標,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價。
在這樣的體制保障下,對工程師來說,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可以盡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即使具體的專業領域不同,但工作所要求的原創性與自主判斷一直是工程師這個概念的應有之義。工程師們幾乎是天然地就會通過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或技術成就,來持續了解和密切跟進世界范圍內與其所從事專業相關學科的最新進展,并積累、消化以及獨立地去應用這些信息。正因為如此,他們能在工程的科學和技術應用上不斷有所突破,并且在適當的時候,對其所從事專業學科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陸佑楣曾總結過,三峽工程是一項傳統、現實、理性的工程,然而它又畢竟是一項世界的頂級工程和一項綜合性的多功能工程,其建設必然會遇到前所未遇的工程難點和各類挑戰性問題。而在他的記憶里,在三峽工程建設之初,全體建設者們就認定了這項工程所應用的技術、裝備都要盡全力去追求世界最好,工程的質量與安全標準更要向世界最優與最高看齊。
工程師們知道,只有在工程建設的實踐中,充分應用最新的科學成果與工程技術,用創新的思維予以突破,才能取得工程的成功。這樣的理念也成就了后來三峽精神里追求卓越的一面。面對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需求,三峽工程的建設管理者們不斷通過有效利用市場手段,發揮主導和協調作用,組織參建的各方建立起科研、設計、制造聯合創新的團隊,集中力量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也可以說是闖過了一些難關。這一過程中,也有一大批企業通過參與三峽工程的建設,提升了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峽技術成果中有兩項常被人們提及的典型,一是七十萬水電機組技術的引進和突破;二是大壩混凝土的快速施工技術。
大壩全長2308米,高程185米,一座橫跨長江的混凝土重力壩,修筑過程中所需要的混凝土澆筑量是空前的,由此產生的困難也是空前的。陸佑楣回憶,在已有的混凝土澆筑技術中,如何選擇以達到最優的澆筑效果,是彼時他和所有建設三峽的工程師們夙興夜寐、冥思苦想的難題之一。經過反復咨詢論證與研究,不斷地試驗,否決了多種以往常用技術后,最終決定選用美國先進的塔帶機設備,并根據三峽工程施工場地的特點加以創新,形成了以塔帶機為主,輔以少量門塔機、纜機的綜合混凝土澆筑方案?;炷翉母靼韬蜆巧a出來后,通過皮帶機將混凝土輸送到塔帶機上,再由塔帶機直接將混凝土有序地攤鋪到大壩倉面上。這一工廠化的生產方式,集混凝土水平運輸和垂直運輸為一體,最大的優點就是連續作業、均勻高效,并且不同作業面之間相互干擾很小。
三峽工程設計安裝32臺70萬千瓦的大型水輪發電機組,這在當時的設計和制造難度居世界之最,而當時國內制造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能力尚停留在較低水平。陸佑楣講道,發達國家在二戰之后開始水電開發的熱潮,到20世紀90年代,水電開發及裝備制造的技術均已成熟。因此,三峽總公司決定,排除爭議,為了既確保三峽工程的質量達到一流,又不失時機地提升民族工業制造水平,采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采購國外先進設備,并一同引進關鍵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為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國產化創造條件。
這一舉措,一方面是堅持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是在尋求自主創新。
據此,三峽總公司決定左岸總裝機容量980萬千瓦的14臺機組一次性國際公開招標,形成了全球性競爭的態勢。但同時,招標文件中規定了三個必要條件,即投標者必須與中國制造企業聯合設計、合作制造;必須向中國制造企業全面轉讓核心技術,培訓中方技術人員;中國制造企業分包份額不低于合同總價的25%,14臺機組中的最后2臺必國須以中國企業為主制造。在支付了1635萬美金的技術轉讓費后,三峽重總公司將引進的技術無償交給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和東方電機股篇份有限公司等國內企業。哈電與東電通過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也逐漸具備了與國際水電巨頭同臺競爭的能力。在三峽的右岸工程建設中,他們各自承擔了右岸臺水輪發電機組的設計制造任務,用七年時間完成了從左岸機組分包商到右岸機組獨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轉變。
這一轉變不僅僅對三峽工程有著重要的意義,更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這標志著我國水電重大裝備實現了30年的大跨越,三國內水電制造技術邁進世界先進行列。也就正如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三峽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工程技術成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為中國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不斷深化的對于三峽工程、長江與整個自然的認識
科學家研究事物,工程師建立事物??茖W家探索世界以發現普遍法則,工程師則使用普遍法則以設計和建造、生產實際的事物。
作為工程師,對于世間事物的認識,都是基于科學和理性的標準。在陸佑楣眼中,歷經了三峽的論證與建設,談及三峽時,他總是認為必然要從百年前孫中山先生的設想說起,而關于三峽工程的思考,也并不隨著工程的竣工而結束。三峽工程的設想、論證、建設、運行,是四個連貫的時期,也是關于江河治理、人與江河、自然關系的科學理性認識不斷發展的過程。
走過國家近代以來的崢嶸歲月,又親身參與了工程建設,陸佑楣談及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峽工程設想時說,那大概是國人對河流認識的初級階段。彼時的中國最需要的是富強和發展。在孫中山先生的《實業計劃》里,三峽若建成電站,其發電、航運的收益將為國家貧弱狀況的改變注入強大動力。也正是因為國家尚未富強,從提出設想,到抗戰勝利后的初步論證和進一步規劃、踏勘,人們對于三峽的認識,對于長江開發治理的認識,都只能停留在相對比較淺表的層次,當時設想的“三峽水電站”的功能也僅僅是通過發電生產化肥,并沒有把防洪作為三峽工程的首要功能。
而從一個科學的、全面的角度來看待長江與三峽,一個國家長遠的治水史,終于推動著人們將對三峽的建設規劃,容納進更豐富的治水意識。新中國成立后,對三峽工程的認識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長江是一條雨洪河流,遇上雨水豐沛的年份,一旦暴雨形成的洪峰超過了河床的安全泄量,便會釀成洪水禍患。整個長江流域,可能發生洪水災害的地區分布廣泛,而危害最大的區域則集中在荊江河段。洪水一旦泛濫,中下游廣闊的江漢平原、富庶的魚米之鄉將遭受極大的人力與物力損失。而在長久的治水史里,這里的洪水治理依靠的是古老而原始的方法,洪水襲來,水位長高多少,便在之前堤防的基礎上繼續加高加固,岸線太長、基礎不穩等等原因使得這里的防洪工作往往在洪水頻發和突發的時刻,顯得非常被動。
20世紀50年代,長江在新中國建立初期,連續幾年迎來豐沛的雨水,江水上涌,給兩岸人的洪水記憶增添了新的內容。治國需治水,面對洪水泛濫帶來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損失,新中國開始了對建設三峽更完善的思考,共和國領導人開始認識到長江不僅要開發,首要的還是要治理。事實上,長江中下游洪水災害的根源是在上游。長江宜昌以上的平均流量占據了荊江洪水流量的95%以上,占城陵磯洪水流量的70%,占漢口洪水流量的66%。只要宜昌河段發生特大洪水,中下游地區就勢必受到嚴重的影響。于是,三峽工程的論證進入了實質性的工作部署階段,大量的前期工作也正是從此時開始,論證逐漸豐富,科學和理性的認識不斷加深,最終一步步走向了工程的開工、建設和運行管理。
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高智慧的生物,能主動認識自然規律,所以才能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陸佑楣有著自己的工程哲學觀篇點,在他看來,通過三峽工程的建設,人們對長江的認識、對工程本身的認識、對自身與自然關系的認識一直在實踐中加深,也以此來指導著自己的行為。三峽工程的建與不建,如何建,建成后如何管理運行,這實質上是一個理性認識自然和實踐工程的過程,體現著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修建三峽工程正是在熟悉長江的基礎上,通過工程調蓄不均衡的水資源,發揮首要的防洪效益,同時也發揮發電、航運、生態保護等等綜合效益。通過這一工程,人們在實踐中深化認識,用認識來決定對策工和行為,最終達成工程綜合效益的持續發揮,造福人類與環境。
當然,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工程都會引發爭議。早已步入隨心欲不逾矩的人生階段,面對這一切,陸佑楣唯坦然處之這一句話。事實上,翻看他以往所接受的媒體訪談,所做的演講報告,對于三峽工程一直以來存在的爭議,他從不諱言,也從不急眼。娓娓道來,直指謬誤,又謙和有禮。這是一個工程師對三峽工程的客觀描述,是他出于對自己事業的自信與熱愛,基于自身專業與科學的尊嚴,所做出的理性而文明的應對。從這樣的風骨里,人們也就窺見了一座大壩,一種工程科學與理性的風骨。
《中國三峽》記者李顏岐? 編輯任紅
(原載于《中國三峽》,2016年第4期)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