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三峽工程、治理長江水患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1919年,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開發三峽的宏偉設想。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等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和關心三峽工程論證工作。在歷經半個世紀的勘測設計、規劃論證后,1992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主要由樞紐工程、移民工程及輸變電工程三大部分組成。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巨大的綜合效益。三峽工程壩址地處長江干流西陵峽河段、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鎮,控制流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
樞紐工程為Ⅰ等工程,由攔河大壩、電站建筑物、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護工程等組成。擋泄水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洪峰流量98800立方米每秒;按萬年一遇加大10%洪水校核,洪峰流量124300立方米每秒。主要建筑物地震設計烈度為Ⅶ度。
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5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主要由泄洪壩段、左右岸廠房壩段和非溢流壩段等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電站建筑物由壩后式電站、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組成。壩后式電站安裝26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地下電站安裝6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420萬千瓦;電源電站安裝2臺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10萬千瓦。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882億千瓦時。
通航建筑物由船閘和垂直升船機組成。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船閘,主體結構段總長1621米,單個閘室有效尺寸為長280米、寬34米、最小檻上水深5米,年單向設計通過能力5000萬噸。升船機最大提升高度113米,承船廂有效尺寸長120米、寬18米、水深3.5米,最大過船規模為3000噸級。
茅坪溪防護工程包括茅坪溪防護壩和泄水建筑物。茅坪溪防護壩為瀝青混凝土心墻土石壩,壩軸線長889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04米。泄水建筑物由泄水隧洞和泄水箱涵組成,全長3104米。
輸變電工程承擔著三峽電站全部機組滿發2250萬千瓦電力送出的重要任務,具有向華中、華東和廣東電網送電的能力。最終建成的規模為:500千伏交流變電總容量2275萬千伏安,交流輸電線路7280公里(折合成單回路長度);±500千伏直流換流總容量2400萬千瓦,直流輸電線路4913公里(折合成單回路長度);相應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和通信系統。
移民工程涉及湖北省、重慶市19區縣和重慶主城區,共搬遷安置城鄉移民131.03萬人(庫區移民129.64萬人,壩區1.39萬人),其中外遷安置19.62萬人,主要安置到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重慶等12個省(直轄市)。庫區復建各類房屋5054.76萬平方米,遷建城市2座、縣城10座、集鎮106座,搬遷工礦企業1632家,以及專業項目復建、文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庫底清理和地質災害防治、高切坡防護等。
三峽樞紐工程從1993年1月開始施工準備,至2008年10月右岸電站機組全部投產發電,經過16年的努力,除批準緩建的升船機外,提前一年完成初步設計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