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是治理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也是世界上承擔綜合功能任務最多的水利水電工程,通過科學調度,可以發揮巨大的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配置、節能減排與生態環保等綜合效益。
防洪、抗旱、供水三項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三峽工程建成后,江漢平原最薄弱的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有效保護1500萬人口和2300萬畝耕地。三峽樞紐工程從2003年運行以來,多次進行防洪調度,成功發揮了攔洪錯峰的作用。2010年汛期,三峽樞紐工程經受了第一次較大洪水的考驗,最大入庫洪峰流量達7萬立方米每秒,經水庫削峰后僅以4萬立方米每秒下泄,確保了長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汛期累計攔蓄洪水266億立方米。2011年,北半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罕見旱情,我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面積干旱,三峽水庫累計向下游供水220億立方米,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和通航條件,為緩解特大旱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航運、漁業、旅游三項功能雖可替代但極為重要:三峽工程蓄水后,改善了長江川江(重慶市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河段)660千米河道通航條件,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船舶運輸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使長江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自2003年三峽船閘通航以來,通過三峽船閘的貨運量逐年增長,至2011年,累計通過的貨運量達5.4億噸。其中,2011年貨運量已突破1億噸。長江航運業的蓬勃發展,有利于東西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區及上游經濟魚類資源增加,2011年實施的水庫生態調度,促進了中下游經濟魚類繁殖,為發展漁業、改善環境、增加就業和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帶來有利影響。三峽工程蓄水后,原有三峽美景并未受太大影響,又增添了高峽平湖等新景觀。三峽壩區成為中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游客數量連年攀升,2011年達到175萬人次。三峽工程正發揮其工業旅游典范效應,帶動長江三峽旅游,進而促進長江黃金旅游帶形成。在支持沿江旅游服務業發展,增加就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改善環境。
發電功能雖可替代但效益無可比擬: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約占2010年全國電力和水電裝機容量的2.3%和10.5%;多年平均發電量882億千瓦時,分別約占2010年全國總發電量和水電發電量的2.1%和12.9%。截至2011年年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已超過5307億千瓦時,分送華東、華中、南方和川渝電網,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三峽電站的建成,還促進了全國電力聯網,對獲得地區之間的錯峰效益、水電站群之間的電力補償調節效益和水電火電容量交換效益,保證電力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自2003年水庫初期蓄水、首批機組發電、三峽船閘試通航以來,三峽工程初步設計的運行條件已發生深刻變化,三峽工程效益的發揮正逐步實現“兩個轉變”:
工程功能由被動發揮向主動發揮轉變:在時間上,不僅關注雨情和水情,也關注長期的氣候變化;不僅關注汛期的防洪問題,也關注枯水期的抗旱和供水問題。在空間上,不僅關注樞紐上游100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也關注下游80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使流域梯級水庫群信息共享,科學測報,統一聯合調度。
工程任務從重點發揮向全面發揮轉變:從最初重點關注防洪、發電、航運三大功能發揮,擴展到防洪、抗旱、供水、航運、漁業、旅游、發電七項功能全面發揮。通過統籌三峽樞紐的防洪調度、抗旱調度、供水調度、航運調度、生態調度、泥沙調度、發電調度七個調度,充分發揮樞紐的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配置、節能減排與生態環保等綜合效益。